《蝙蝠侠:致命玩笑》:两个疯子的故事

配图版请移步至公众号:零号瞭望塔(欢迎关注~)

*警告:涉及《致命玩笑》、《红头罩之下》剧透

《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同期创作出来的故事包括《黑暗骑士归来》、《守望者》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致命玩笑》奠基了小丑起源的故事,由编剧阿兰·摩尔与画师布莱恩·伯兰德共同创作。

摩尔是图画小说界最负盛誉的编剧,创作过《V字仇杀队》、《沼泽怪物》、《守望者》等漫画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伯兰德则因其线条清晰、色彩悦目的画风而备受好评。在他们尝试让蝙蝠侠与特警判官(伯兰德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联动的计划失败后,摩尔与伯兰德决定合作一部有关小丑的漫画,一代经典之作由此诞生。

致命玩笑

这部只有短短四十来页的漫画并不长,但精炼的故事传递了巨大的信息量,其中穿插小丑成为小丑之前的故事,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现实线中,小丑逃离阿卡姆疯人院,毒杀马戏团长,将已废弃破败的主题乐园据为己有。在这之后,小丑来到哥谭市警长詹姆斯·戈登的家里,枪击戈登的女儿芭芭拉,将戈登绑架至游乐场,剥光他的衣服,让畸形秀的演员们羞辱他,为他戴上锁链,逼着他坐上通往一条黑暗隧道的列车,隧道中映满芭芭拉满身是血躺在地上濒死的照片。

戈登精神濒临崩溃,最后被关进铁笼,始作俑者露出标志性的邪恶笑容,声称这是造物者最罕见、最悲剧的错误:平凡人。

回忆线剖析了小丑的起源,描绘小丑性格形成前的生活经历。

杰克本来只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努力为自己和孕妻讨生活的不入流喜剧演员。但生活艰难,事业也一直没有起色,杰克为了给妻子珍妮更好的生活,被黑帮蛊惑,决心带着犯罪团伙穿过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化工厂,洗劫隔壁的一家公司。

计划前夜,警察找到正在与匪徒商讨第二天犯罪细节的杰克,告知他珍妮由于电线短路而意外去世。杰克失魂落魄地想要退出行动,却被队友逼迫戴上“红头罩”,继续之前的计划。孰料警卫情况发生改变,队友被射杀,自己也在被蝙蝠侠追捕时掉入溶有化学试剂的河流中从而毁容。至此,杰克成为了白皮绿发的犯罪大师——小丑。

尽管有人认为剖析小丑的过去仿佛是在为他的疯狂与邪恶开脱,同时这样的起源故事读起来似乎也略显寡淡。小丑的恐怖之处在于他是纯粹的恶,他的犯罪行为不需要任何解释,赋予小丑一个存在的理由看起来反而削弱了他的角色魅力。

有趣的是,编剧留给我们了一个疑问:这是否是小丑真实的起源?《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总是解释自己的笑脸的来源,时而说这是自己父亲的杰作,时而称这是自己女朋友干的好事。因此,小丑与蝙蝠侠对峙的过程中的那句话看起来更意味深长了些:“我不确定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我真的有过去,我希望它有多个版本供我选择。”

糟糕的一天

小丑努力向所有人表明每个人都是疯子,踏过正常与疯狂之间那条窄窄的界限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他说:“当世界充满了烦恼,我会发疯。”小丑折磨戈登无非是想让戈登经历精神上的摧残后变得和他一样,以此印证他的理论。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丑所言,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便能将最理智的人活活变成疯子。小丑试图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归结于这个世界对他作的恶从而将其合理化,戈登则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小丑的言论。

为何同样经历了糟糕的一天,最后的境遇却迥然不同?

戈登与蝙蝠侠都为自己的痛楚与愤怒寻找到了出口:戈登的女儿被枪击、自己被绑架,他的愤怒明确地指向了小丑。因此,尽管畸形秀的演员们对他极尽羞辱、芭芭拉受伤无助地躺在地上的照片几乎快摧毁他的神经,这是糟糕的一天但这不是小丑口中“糟糕的一天”,他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个疯子捉拿归案;布鲁斯深信自己父母的意外死亡背后有更深的阴谋,在阿尔弗雷德的帮助下,他搜寻过去的线索、追查猫头鹰法庭,将愤怒发泄在寻找杀死自己父母的凶手的过程中。

但小丑笑言:“发疯就是出口。”

小丑的愤怒没有对象可以宣泄——本以为自己将拥有一笔财产可以离开糟糕的住所,妻子却死于电线短路;被犯罪团伙逼迫继续行动却被蝙蝠侠误以为是“红头罩”,同伙死于枪击,自己坠入化学池中毁容。

他无法寻人复仇,这一切的苦果似乎都由无能的他自己种下,只有间接造成自己毁容的蝙蝠侠仿佛成为了他唯一可以发泄的对象。但这不够,亏欠他的是整个世界,所以他要向世界上的所有人倾泻他的疯狂与痛苦。

但经历了糟糕的一天的人不是仅仅只有戈登,还有蝙蝠侠。

两个疯子

“你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你变成了现在这样?”小丑问蝙蝠侠,他深信蝙蝠侠也是一个疯子,所以他说:“你经历过糟糕的一天,一切都改变了,不然你怎么会穿得像只小飞鼠?”。

布鲁斯的改变是在那条阴暗的犯罪巷里,歹徒的手枪开火的那一瞬间;小丑心知肚明蝙蝠侠与他一样内心饱受痛楚的折磨,他们如此迥异又如此相同,仿佛扑克牌的两面、镜面的两端。

这样的人是无法互相救赎的,只能永远在各自痛苦的泥沼中挣扎。小丑深知这点,蝙蝠侠也明白,两个人都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命运和社会的不公,在这座已经麻木的哥谭市里,两个人都是世俗意义上的“疯子”。

漫画开篇便奠定了基调:在一家疯人院里,有两个男人;这与结尾处小丑讲的关于两个疯子的笑话形成了对应。也许比起《蝙蝠侠:致命玩笑》这个名字来说,《小丑:致命玩笑》更加妥当,但无论标题如何,这都是关于两个疯子的故事。

整本书里,与小丑最相似的,恐怕就是蝙蝠侠自己。

也许戈登不了解小丑话中的玄机,但蝙蝠侠无疑是懂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黑暗恐怖的笑话,所有人珍视或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一个畸形而错乱的笑话。布鲁斯曾深信自己父母的死亡背后拥有巨大的阴谋,最后却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混混为了一顿饭而犯下的罪行罢了。他的父母——哥谭市的建造者、优秀的企业家,就这样无缘无故死于非命,这难道不像一个笑话吗?

然而,小丑与蝙蝠侠依旧有本质上的不同,小丑将整个世界看作随机混乱和毫无秩序可言的混沌体,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混乱,如同宇宙熵增的最后结果是无可逆转的无序。他的行为不可预测,他不在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他没有逻辑、没有理智也没有目标,这是小丑最可怕也是最区别于其他反派角色的一点。

但蝙蝠侠不是一个极端无序的人。蝙蝠侠与小丑的对抗,不是善与恶的对抗,而是秩序与混沌的对抗。尽管蝙蝠侠从来不受警局的支配、是一个来去皆自由的黑夜义警,但他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行为逻辑。他极其自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作为义警,那条高压线在何处。

在《蝙蝠侠:红头罩之下》(也是非常值得一看),小丑杀掉了蝙蝠侠的二代罗宾杰森·托德,最后在“红头罩”(复活后的杰森)“他做了那么多恶,杀了这么多人甚至包括我,你为什么不杀他?”的质问下,蝙蝠侠回答:“Because Batman shallnever cross the line.”

而这条线,便是蝙蝠侠之所以为蝙蝠侠的原因。

色彩与分镜

整本书分为两条线:彩色的现实与灰色的回忆。值得一提的是,画师伯兰德在三十年前创作了这本漫画,最初的版本(1988)里,色彩由约翰·希金斯完成,但伯兰德对此并不满意,因此在二十年后的典藏版里(2008)重新进行了上色,色彩更加现代冷峻也更具冲突性。

伯兰德抹去了小丑回忆中的色彩,只剩下破败的住宅中摇摇欲坠的黄色灯泡、篮子里的淡橙色面包、红色的虾壳与面罩以及小丑最后标志性的绿色头发与艳红色嘴唇,这些色彩强调着最终是什么摧毁了一个活在社会底层的正常人的神智:唯一牵挂着的人溘然长逝、假装好意实则只想利用他的犯罪团伙将他带入不归路、义警将他误会成真正的“红头罩”,他无路可逃……

色彩丰富的现实线中,配色也极具艺术性:开篇用“小丑”亮绿色的头发、红色的扑克牌与蝙蝠侠鸽蓝色的披风营造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高潮处芭芭拉金黄色的衬衫是漫画中出现较少的明艳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加强了她被枪击后倒在地上的视觉冲击力;被废弃的游乐场中,小丑紫色的西装与淡紫色的天空辉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不一而足。

小丑的脸总是占据大面积的篇幅:苍白肤色不是能卸掉的妆容,那是他被化学试剂灼伤的肌肤,他无法揭下这张面具一如他无法摆脱过去的痛苦,它们已经深入骨髓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将他折磨成一个由里至外都无比扭曲的行尸走肉。

优秀的漫画离不开优秀的分镜,分镜和色彩一样,能渲染氛围、宣泄感情。伯兰德并没有采用多么高超炫技的分镜手法,简单的方格分镜足以将剧情铺成。

杰克伸出手,探向温柔地冲他笑着的妻子,镜子里映出自己的笑脸,下一秒却是绿发的小丑向破碎的橱窗伸出手,上面写着“发笑的小丑”;小丑端着酒杯,笑着去触摸倒在地上的芭芭拉,翻过这一页是杰克在犯罪团伙面前唯唯诺诺地取盘子里的虾肉;“发疯的出口”、隧道的大门在戈登背后关上,下一页是将珍妮去世这件事告诉杰克的警察打开酒吧的大门……

漫画中不断地将过去与现在用分镜进行对照,气氛显得更加诡谲,回忆与现实纠缠不清,增强了整个漫画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结局

最后一页结束的分镜与第一页开头的分镜如此相似——雨落在黑色街道积起的水潭,宛如深渊。光来了,又骤然消失,一如小丑在最后时刻,面对蝙蝠侠试图伸出援助之手时讲出的笑话:

两个逃出疯人院的人爬上屋顶,隔着窄窄的间隙,看到了城里的屋顶,在月光下延伸,通向自由。这时,第一个人轻而易举跳过去了,但是他的朋友怕摔下来,不敢跳。因此,第一个人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说:“嘿,我带着手电筒!我用它照亮楼房的间隙。你可以顺着光线走到我这里!”但是第二个人只是摇了摇头,他说:“你当我是什么,疯子吗?我走到一半你就会把手电筒关掉!”

他知道蝙蝠侠的话语只是一个无法让他信服的笑话,所以才疯狂地笑得停不下来。正如小丑在蝙蝠侠的电脑里的资料都是“未知”,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也不为世人所理解,他只是一个游荡在世间的幽魂,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从何而去。警车的灯穿过深厚的夜幕照在水渍上,蝙蝠侠伸出了手。画师并未给结局一个确切的答案,漫画结束在暴雨激荡出的涟漪中。

但问题是,谁是在黑夜中照亮手电筒的人,谁又是留在疯人院的人?

小丑枪击案

2012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世纪16”电影院在举行《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首映式时发生严重枪击案,一位蒙面枪手向正在观看影片的观众扫射,并投掷了一枚催泪弹,案件导致12人死亡,70人受伤。案件发生后,科罗拉多州购买枪支的人数明显增多,饰演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来到案发城市慰问枪击案中的伤者及其家属。

2019年10月4日,华纳影业出品的《小丑》在美国上映。上映之前,美国军方发出预警,社交网络上已经出现煽动性言论,在影片上映期间,有发生大规模枪击案的可能,要求现役军人加强警惕。

“小丑枪击案”中的遇难者家属联名表示不会抵制影片的上映,但希望华纳“承担起社会责任”,呼吁华纳不要再给反对枪支改革的候选人做政治捐款,而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枪支改革,建设更安全的社区,并称“华纳应该将‘保证每个人安全’视为企业最重要的事”。由于小丑枪击案的犯案者认为这个社会对他不公的人物形象与《小丑》的主人公高度重合,家属担心会有人效仿影片中“小丑”的暴力行为,而他们希望不要再有更多人遭受这样的灾难。

此后,华纳发表声明,《小丑》无意在“世纪16”影院上映,同时,公司一直关注枪支暴力问题和受害者,电影的剧情没有任何认为现实中这种暴力行为是正确的意思。《小丑》的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也谈到,他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教导观众道德与价值观不应该是电影人的职责。

有人喜欢小丑,也有人厌恶小丑。但无论对小丑的感情如何,都不得不承认“小丑”这一个角色极具魅力和可讨论性。而他与蝙蝠侠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似性、相异性与文学性,更是DC作品中永恒的命题。


评论 ( 2 )
热度 ( 14 )

© 奥姆斯小德 | Powered by LOFTER